发布日期:2025-03-07 16:09 点击次数:94
图片
图片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自小就酷爱阅读,曾结合自己80多年的阅读经验,将文史哲类书籍的阅读方法概括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精其选。冯友兰认为,古今中外积累的书籍浩如烟海,但有永久价值的是少数,可以将书分为三类。一是精读类,需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逐字去读。二是泛读类,粗枝大叶地读,只需知道大致内容即可。三是仅供翻阅类,有兴趣的地方认真看,没兴趣的就随手翻过。至于哪些书值得精读,冯友兰认为,没有永久价值的书,会在岁月的流逝中被洗刷下去,而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或古典著作应该精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该类别里面需要精读的书,而且最好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一本读完了才读下一本。冯友兰在哲学研究过程中,选择《周易》这部蕴含深厚哲学思想的古籍作为精读对象,正是基于对其学术价值的深刻认识。图片
第二步是解其言。冯友兰认为,阅读一本书,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语言有中外之分、古今之别,读英文书或是读古文,都必须过语言文字关。如果不能过关,就看不到文字里面的真正含义。因此,要想解其言,需要利用工具,如字词典之类,做足准备工作。第三步是知其意。读书要得“弦外音,味外味”。也就是说,要在文字以外去体会它的精神实质,不能只局限于语言文字,而是要先利用语言文字作为拐杖,知道书里的意思后,就必须丢掉拐杖,独自上路。图片
第四步是明其理。理代表客观的道理。第三步中的“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道理在其主观意识上的反映,与客观道理总会有或大或小的差距。在读书知其意的基础上还必须明其理,才不至于被前人所误。每个人的意也是主观的,也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如果能把自己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补充,就有可能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意。利用自己的理解去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才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读书正是要把书为己所用,才算是读到家了。通过这种读书法,冯友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路径。这种在阅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不仅使冯友兰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使他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4年11月27日文章《冯友兰四步读书法》;作者:四川省成都市/妙如;)
(文字编辑:王晶;微信编辑:晋力;校对:贺庆)
仙女都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kok体育赌球软件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